6月20日晚10時38分,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市場分析室》欄目播出了系列節目“創業板 創新在路上”的最新專題“安科生物創新之路”,對去年并購了兩家精準醫療企業的創業板公司安科生物進行了深入報道(視頻附于本文末尾)。
精準醫療:從精準檢測到精準治療
記者首先來到位于江蘇無錫的中德美聯,這是一家從事DNA檢測的公司,董事長鄭衛國博士2004年從美國回到國內,進行DNA檢測方面的研究,并于2006年成立了這家生物技術公司。由于研發進展順利,第三年就獲得了公安部認證。目前能夠同時檢測幾十個基因的變化。
據了解,原來的DNA檢測市場完全被國外公司所壟斷,而中德美聯的DNA檢測產品推出后,這一壟斷被打破。原來做一次檢測需要兩三百元,現在的成本只要四五十元,目前公司產品主要用于刑釋人員的DNA檢測和入庫。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其用途將越來越廣泛。
隨后,記者又來到位于蘇州從事細胞免疫治療的博生吉公司。公司董事長楊林也是從美國回國創業的博士,他告訴記者,博生吉在精準治療方面已經構建了多種技術平臺,在合作醫院開展了十多例實體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
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已經突破600億美元,其中精準診斷領域在100億美元左右,精準治療領域在500億美元左右。
東方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季序我介紹,精準醫療實際上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是以對疾病的深入理解作為前提的,它的目的是通過合適的手段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生物醫藥:市場前景廣闊,安科生物加速布局
生長激素是安科生物的主打產品,占主營收入約31%。據了解,在我國的偏遠地區,兒童矮小經常被忽視,導致錯失最佳治療時期。目前生長激素的市場容量接近200億元,銷售規模近16億元。此外,安科生物還在進行其他適應癥的開發。
安科生物公司藥品注冊管理中心主任陸春燕介紹,對于特發性矮小這個適應癥,因為國家對于兒童藥品的研發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預計會在明年年底結束臨床研究,進行生產批件的報批;成人GHD(生長激素缺乏)的適應癥大概還有兩三年的臨床研究,之后還有一年到一年半時間用于報批。
除了生長激素,安科生物目前正在研發的赫賽汀也受到市場的關注。作為一種癌癥靶向藥,它對于部分乳腺癌、胃癌的病癥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安科生物公司基因藥物工程中心主任范清林博士介紹,對于早期的乳腺癌,通過手術加藥物治療能使一部分人得到徹底的緩解和治愈,而對于中晚期患者,手術和治療能大大延長生存期,一般可達到五年以上。目前,赫賽汀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一支440毫克,在中國市場要賣23000元人民幣左右,市場規模接近17億。未來三到五年,安科生物計劃投入4到5億元人民幣進行赫賽汀的臨床研發并完成臨床上市工作。
布局精準醫療,期待技術突破與業績釋放
面對記者“安科生物剛上市時的業務(如生長激素和干擾素)在目前的市場增長率還是比較高的,為什么會想到進入精準醫療的領域,這算不算跨界”的問題,安科生物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宋禮華先生回答道,精準醫療和轉化醫學是世界范圍內現在發展得非常迅速的而且也是最有希望在疑難疾病和腫瘤治療領域里面能夠取得突破的新興科學和發展的方向,安科生物因為有生物技術作基礎,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把我們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做一個調整。
對于公司在精準醫療方面布局,何時能夠產生明顯效益的疑問,宋禮華董事長侃侃而談:“我們并購的無錫中德美聯公司在基因檢測領域有規模、有效益,而且現在也布局了一些新的品種和方向,也就是說,效益實際上早已產生。在蘇州博生吉公司,因為我們要在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領域還要做大量的臨床試驗,暫時沒有效益,但是,如果國家有條件地放開精準細胞免疫治療,我們在臨床上又能取得確切的療效,我認為這個領域將來一定是一個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方向。”
按照安科生物原來的規劃,原有主業能夠完全保證30%的年增長率,那么現在進入精準醫療領域后,安科生物未來三年理想的增長速度能達到多少呢?宋董事長認為,現有的基因工程制藥能夠保證30%的效益增長,這還不算剛并購的中德美聯和博生吉這兩個標的公司,如果算上它們,效益的增長速度可能還會更快,因為它們也是處在上升階段。